7月7日,全國首家低空氣象實驗室——成都低空氣象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四川成都揭牌成立,旨在提升低空經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推動氣象科技賦能低空經濟發展,助力低空經濟實現“快起步、飛得起、管得住、發展好”的良好局面,為全國低空氣象服務貢獻“成都方案”。實驗室由四川省氣象局聯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依托成都市氣象局和青藏高原氣象研究院建設。
成都作為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與全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城市,也是全國首個氣象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實驗室將以破解低空經濟發展中的氣象難題為核心使命,精準布局低空氣象探測、多源數據實況分析應用、數字預報、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氣象條件分析應用、低空飛行氣象風險預報技術、大模型支撐技術以及網絡空間安全等8大重點研究方向。實驗室將通過整合資源、協同創新,促進低空領域氣象科研與業務深度融合,強化低空氣象人才隊伍建設,為低空飛行提供全方位、精細化的氣象保障和科技支撐。
成都低空氣象實驗室正式揭牌。攝影:程衛疆
實驗室將集中力量突破低空風場精細化觀測、無人機氣象探測等關鍵技術,其研究成果將廣泛應用于通航短途運輸的航線規劃,根據實時氣象條件為飛行器規劃最優飛行路線,確保飛行安全與高效;優化無人機物流的路徑選擇,提升配送效率和穩定性;強化低空文旅活動的安全保障,為游客提供安心的游玩環境;優化“產學研用”全鏈條協同發展機制,制定低空無人機飛行氣象服務地方標準,全方位助力低空經濟安全、高效發展。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為委員發放聘書。攝影:程衛疆
當天,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同步召開。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受聘為委員,共同為實驗室發展出謀劃策。會議圍繞低空氣象探測研究、基于數值模式和人工智能開展預報方法研究等前沿課題展開深入研討,明確了以“應用促研究”為發展路徑,以推動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切實服務低空經濟發展。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