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首張載人適航證沖向天際,中國低空經濟正式叩開“立體交通時代”的大門。2666.7萬飛行小時的無人機群在云端織網,217.7萬架注冊飛行器如繁星點亮空域。中國低空經濟正以“全域突圍”的姿態,托舉起一個萬億元級立體經濟生態,讓“低空”從概念變為觸手可及的未來。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低空經濟定位為“新興產業”,明確提出培育壯大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未來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統籌頂層設計;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加速行業規范發展。
法治保障: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為低空經濟提供法律支撐。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民用無人機可靠性飛行試驗要求與方法》,使無人機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提升25%,城市復雜場景失控率下降50%。
地方政策差異化布局:
上海:國內首個低空智聯網5G網絡建設標準落地。
天津:支持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發應用。
四川:16條政策支持低空經濟,提供千萬級資金扶持。
新疆:計劃2030年實現景區低空旅游常態化,打造百億級產業。
2025年3月28日,億航智能EH216-S獲全球首張載人eVTOL型號合格證,標志著中國率先進入低空載人商業化階段。
上海特金:推出全球首款基于TDOA技術的基站式低空感知設備,實現精準定位。
中興通訊:依托5G-A技術,打造“穩鏈路、強上行、零中斷”的低空通信體系。
濟南:上線國內首個低空經濟數字平臺“濟南低空”,審批效率提升60%。
深圳:打造“低空大腦”SILAS系統,實現空域智能管理。
合肥:推出“一網統飛”政務監管系統,實現無人機全流程管理。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氫動力無人機續航達9小時,完成國內氫能太陽能無人機首飛。
航材院:石墨烯超低溫鋰電池實現零下40℃穩定放電,突破極端環境限制。
武漢:發布24條低空航線(8條載人+16條無人機),構建立體交通網。
深圳:打造“低空大腦”SILAS系統,實現空域智能化管理。
濟南:上線“濟南低空”APP,審批效率提升60%,實現“一網統管”。
無人機快遞:順豐、京東等企業加速布局“最后一公里”配送。
飛行農機:農業無人機實現精準播種、施肥,提升生產效率。
血漿速遞:無人機緊急醫療運輸,拯救生命爭分奪秒。
低空經濟正從“試驗場”走向“商業場”,萬億市場蓄勢待發!
隨著政策、技術、市場的協同推進,低空經濟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預計到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涵蓋載人飛行、物流配送、低空旅游、城市管理等眾多領域。
來源:昂鴿低空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