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近日,在長沙機場航班結束后,隨著無人機駕駛員按下“執行”按鈕,一架農用植保無人機緩緩升起,作業目標是對東跑道無障礙物土質區草坪實施一次全面的除草劑霧化覆蓋噴灑。這是長沙機場首次使用無人機開展鳥害防治工作,也是湖南省內首次將農業植保無人機應用到飛行區場景。
本次首飛作業采用的是目前最高載重量的植保無人機,實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30米,設備最遠通訊距離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10米/秒,理論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320畝。此次試運行僅用15分鐘就順利完成了長沙機場約16畝的草坪除草劑噴灑作業。
長沙機場現有飛行區土質區面積約2900畝,這里地域廣闊,鳥擊及動物侵入風險大,防范難度極高,而隨著航班量迅速增長、生態環境持續轉好、T3航站樓擴建工程的全面鋪開……面對日益復雜的鳥擊防范形勢,改變現有的飛行區草坪環境管控模式,尋求更加多樣化和高效的作業模式成為了長沙機場的當務之急。
經過多年經驗積累與探索,生態科學治理已成為目前民用機場鳥擊及動物侵入防范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這種通過采取對土質區草坪實施消殺和對草高進行管控的生態環境治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飛行區內的鳥擊及動物侵入風險,保障航班的正常運行。
而農用植保無人機,是近年來鳥擊及動物侵入防范工作自主應用上的一個新突破,它比傳統的灑水車和人工藥劑噴灑的藥物作用更加均勻,覆蓋區域更全面,功能上噴灑和投放藥物種類更豐富。
同時,無人機還自帶有源相控陣雷達及雙目視覺系統,擁有對于復雜場景的繞障及避障能力,可有效避開飛行區內分布的導航、氣象或者助航燈光設備,在高效運作的同時還能保障飛行區運行安全。此外,它還具有減少人工投入、提高霧化噴灑效率、降低藥劑使用量等優點。從作業效果評估來看,長沙機場使用無人機作業來推進鳥害防治的工作已勢在必行。
然而一次成功且安全的無人機運行,除了需要熟練的操作技術,還需要制定嚴謹、完備的運行流程。為此,長沙機場自2021年便開始著手無人機飛行區作業的籌劃和準備工作,開展運行風險分析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針對土質區內的導航、氣象和燈光等設備障礙物進行測高和定位標記,并開展障礙物區域運行測試,制定并完善無人機運行檢查、操作、和信息上報制度,以此固化無人機在飛行區內的安全運行模式。
目前,長沙機場已配備新款農用植保無人機2臺,并向民航湖南監管局與民航湖南空管分局提交運行申請并獲得運行批準。同時還擁有2名鳥擊防范專職人員已取得民航局無人機駕駛員執照,為長沙機場無人機的規范化、專業化使用奠定安全基礎。長沙機場無人機噴灑作業的試運行為飛行區生態環境管控新技術應用開拓了新思路,推動了“智慧機場”“智慧鳥防”建設。